作为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“三区三州”之一,南疆四地州在光能资源条件好的乡村率先建设了一批光伏扶贫试点,为南疆数百万农牧民脱贫点燃新动力。
但专家呼吁,工程后期应防止“一拥而上”,形成“休眠电站”。
新疆策勒县策勒镇亚博依村,和南疆许多村庄一样,干旱缺水,产业基础薄弱,贫困发生率高达36%。
2016年,新疆电力公司“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”驻村工作组协调光伏企业建起光伏精准扶贫一体化项目,目前装机容量166千瓦。
工作组介绍,项目发电量已逾5万千瓦时,收入4万元并全部转入村集体用于帮扶贫困户。今年,光伏电站预计收入18万元,按每户3000元计算,可兜底60户贫困户。
在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室里,亚博依村村委会主任阿卜力孜·阿力木指着电脑屏幕说:“这个绿色柱子越高,发的电就越多,村集体收入就越高,帮扶的贫困户也就越多。
经过数月培训,电站的部分监测维护工作交给了这个拿惯坎土曼(锄头)的农民。
随着光伏电站逐步产生效益,越来越多村民希望学技术。截至目前,200多名村民先后参加电工、焊接、计算机培训班,其中20多人签订了就业合同。
在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塔勒克村,33岁的麦尼莎木孜·阿木冬一家5口多年来靠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。
她说,安装光伏板后,仅两个月家里就领到720元,脱贫有了希望,自己每周都冲洗光伏板上的灰尘,提高发电效率。
国家发改委公布,2018年1月1日后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电价每千瓦时下降0.1元,2018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、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量上网”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.05元。